化学学院
学院必赢bwi437 >> 必赢bwi437 >> 教授 >> 正文
  

基本信息


     

 

 

 

王先友

 

 

称:教授

别:男

 

 

务: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工作地址:化学化工大楼B904

电子邮箱:xywang@xtu.edu.cn

 

 

课题组主页https://nem.xtu.edu.cn/index.htm

 

工作学习经历




1993-1996,湘潭大学

讲师

1996-1998,南开大学 化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1996-1999,湘潭大学

副教授

1999-至今,湘潭大学

教授

2000年,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博士后

2001年,瓦伦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Valencia

访问教授

2001-2003,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exicoUNAM

全职教授

2020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23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讲课程



本科生《物理化学》、《电化学原理》

硕士生电极过程动力学、《电化学研究方法》

博士生电化学研究方法原理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电化学能源储存与转换及其先进储能材料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锂/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及其固态电解质、锂硫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及其关键材料。

 

 

主要学术成果



近年承担部分科研项目:

[1] 废旧锂电池石墨负极综合利用,湖南金阳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202470万。

[2]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结构设计、调控及电池电化学基础研究(U19A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2023296万。

[3] 具有多维介孔隧道结构的高导电性钠离子电池金属氟化物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储电特性(514722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5-201883万。

[4] 基于介孔/微孔分层次组合的纳米阵列多孔碳材料微结构设计与调控及超级电容特性研究(512722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3-201680万。

[5] 局域石墨化纳米结构碳化物骨架碳微结构调控及其储能特性研究(510721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1-2013年,43万。

[6] 基于可逆化学转化反应传输电子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0871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9-2011年,30万。

[7] 基于化学反应贮存能量的锂二次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206730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7-2007年,8万。

[8] 钠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504720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5-2007年,25万。

[9] 高性能MH-Ni动力电池用新型正极材料(2003BA433C),国家科技部,2003-2004年,120万。 

[10] 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与产业化化(2009GJD20021),国家科技部,2009-2011年,40万(当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万)。

[11] 介孔/微孔分层次组合的纳米阵列多孔碳材料制备及储能特性研究(20134301130001),国家教育部,2014-2014年,40万。

[12]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开发(2016GK4005),湖南省科技厅,2016-2018年,200万。

[13] 高端大功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3GK4068),湖南省科技厅,2013-2015年,160万。

[14] 高功率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及其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化(2012CK1006),湖南省科技厅,2012-2014年,150万。

 

部分期刊论文

1. Zhang, Y.; Chen, J.; Wang, R.; Wu, L.; Song, W.; Cao, S.; Shen, Y.; Zhang, X.; Wang, X., P2/O3 biphasic cathode material through magnesium substitution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4, 16 (9), 11349-11360. 

2. Wang, R.; Chen, J.; Zhang, Y.; Li, Z.; Cao, S.; Liu, X.; Hu, H.; Wu, L.;  Shen, Y.; Wang, X., Inhibiting phase conversion and improving cyclic stability of Ni-rich layered oxide by high-valence element concentration gradient doping. Chem. Eng. J. 2024, 485, 149827. 

3. Liu, J.; Yi, L.; Chen, X.; Li, D.; Ni, S.; Xia, J.; Yang, L.; Wang, X., Studies on fluoride ion conductivity of the mechanochemically synthesized β-KSbF4 for all-solid-state fluoride-ion batteries. 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2024, 39, e00810. 

4. Huang, X.; Zeng, P.; Lu, Y.; Yang, J.; Chen, M.; Liu, H.; Wang, X., Revealing the role of crystal structure to catalysis: Inverse spinel phase Co-Mn-based catalyst for Li-S batteries. Chem. Eng. J. 2024, 487, 150490.

5. Zhou, X.; Huang, X.; Li, G.; Zeng, P.; Liu, X.; Liu, H.; Chen, M.; Wang, X., An advanced SRR catalyst based on hollow polyhedral carbon skeleton modified by Tri-metal (Zn, Co, Fe) for Li-S batteries. Chem. Eng. J. 2023, 471, 144806. 

6. Zeng, P.; Zhou, X.; Peng, J.; Huang, X.; Chang, B.; Chen, G.; Chen, M.; Zheng, L.; Pei, Y.; Su, J.; Wang, X., Promoting “strong adsorption” and “fast conversion” of polysulfides in Li-S batteries based on conductive sulfides host with hollow prism structure and surface defects. Adv. Funct. Mater. 2023, 33 (4), 2211818.

7. Liu, J.; Yi, L.; Chen, X.; Tang, Y.; Zang, Z.; Zou, C.; Zeng, P.; Li, D.; Xia, J.; Ni, S.; Wang, X., Construction and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of a β-PbSnF4 electrolyte with high intrinsic ionic conductivity for a room-temperature fluoride-ion battery.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3, 15 (30), 36373-36383. 

8. Li, Z.; Zhang, B.; Li, G.; Cao, S.; Guo, C.; Li, H.; Wang, R.; Chen, J.; Wu, L.; Huang, J.; Bai, Y.; Wang, X., Restraining migr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transition-metal-ions via functionalized separator for Li-rich Mn-based cathode with high-energy-density.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3, 84, 11-21. 

9. Li, Z.; Li, H.; Cao, S.; Guo, W.; Liu, J.; Chen, J.; Guo, C.; Chen, G.; Chang, B.; Bai, Y.; Wang, X., Reversible anionic redox and spinel-layered coherent structure enable high-capacity and long-term cycling of Li-rich cathode. Chem. Eng. J. 2023, 452, 139041. 

10. Li, H.; Peng, J.; Wu, Z.;  Liu, X.; Liu, P.; Chang, B.; Wang, X., Constructing novel SiOx hybridization materials by a double-layer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Chem. Eng. J. 2023, 462, 142172.

更多学术成果详见:

Researchgate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anyou_Wang2

ORCIDhttps://orcid.org/0000-0001-8888-6405

Google Scholar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NitJ3OYAAAAJ&hl=zh-CN

 

部分已授权发明专利

[1] 王先友,彭姣,李慧,杨娟,胡思华,吴振宇。一种钠离子电池用生物质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2211388183.X

[2] 王先友,刘磊,刘敏,李晓龙,余睿智,陈曼芳,阳立,邵鼎盛,罗凯丽。一种基于锡基氟化物MSnF4层状氟离子电解质的室温固态氟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CN201910153815.6

[3] 王先友,王钢,义丽玲,余睿智,张小慧,杨秀康。一种形貌和尺寸双可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CN201710255412.3

[4] 王先友,余睿智,张小慧,王钢,杨秀康,舒洪波。一种镧部分取代锰的球形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1610824322.7

[5] 王先友,王钢,余睿智,义丽玲,刘梅红,杨秀康。一种具有梭形形貌的多孔微纳结构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1610824373.X

[6] 王先友,王练武,赵青蓝,张友为。一种铅碳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CN201510466243.9

[7] 王先友,王迪,杨秀康,余睿智,葛龙,舒洪波。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球形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CN201410606331.X

[8] 王先友,赵青蓝,吴春,舒洪波,高姣,张有为。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形貌可控的有序层次多孔碳化铬骨架炭材料的制备方法,CN201410045799.6

[9] 王先友,杨秀康,邹贵山,胡亮,舒洪波,刘黎,胡海,袁好,魏启亮,胡本安。一种浓度渐变的球形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CN201210361787.5

主要获奖及荣誉



2004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7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0年,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

2010年,湖南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13年,湘潭市首届科技领军人才

2014年,湘潭市产学研合作奖

2016年,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

2016年,首届湖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2017年,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7年,长沙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8年,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9年,湖南省新材料协会突出贡献奖

2019年,湘潭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9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9年,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2020年,中冶有色技术平台最受关注奖

2020年,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23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4-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

所指导的研究生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3人和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9国家奖学金26人次(每届平均2-3人);获宝钢优秀学生奖3人次伟人之托奖学金4人次湘潭大学特等奖或校长奖25人次(每届至少1-2人)毕业研究生进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湘潭大学等高校,宁德新能源、深圳宙邦电解液、贝特瑞等企业,部分同学继续在南开大学、加拿大魁北克INRS-EMT、布拉格化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深造。所指导的本科生近年来每年都有获批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曾获第六届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一批优秀本科生能在中英文期刊(如《电池》、ENERGY&FUELS)发表科研成果,在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的本科生大多前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中南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校进一步学习深造。

个人简介 



 

王先友,19629月出生,中共党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连续10高被引中国学者。湖南省首批二级教授,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化学会委员,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湖南省电池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新材料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新能源装备及储能材料与器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新型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Universal Journal of  Carbon Research (UJCR)主编,《电池》、《电镀与涂饰》、《C-Journal of Carbon Research》、《Energy Materials》、《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等10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获第十二届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发表论文54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4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7项,授权38项,合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锂离子电池专著--《锂离子电池》。

 

  
 

湘潭大学化学学院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化学化工大楼) 邮编:411105
电话:0731-58292251,58292449    传真:0731-58292251,58292449     邮箱hxxyuan@xtu.edu.cn
Designed By Spheric Studio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