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关于组织开展湘潭大学2023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作者:化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2-12-19 09:01:39 点击次数: 来源:

各团支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持续巩固、深化拓展党史教育成果,不断完善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引导广大青年以奋斗之姿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按照“团中央统一规划、省级团委统筹指导、地市级和县级团委自主实施”及“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决定开展2023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薪火相传二十大,建功立业在家乡

二、参与对象

湘潭大学全体师生

三、实践内容

紧紧围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的阐释,通过学生家乡为纽带,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作为社会实践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引导大学生通过返乡实践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根据我校社会实践实际情况,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依托“创青春”公众号平台和各基层团委组织我校拟确定“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如下:

1.文化铸魂,讲好传承故事。组织学生重温家乡建设之路,深入博物馆、专题纪念馆和革命战斗遗址等,在深入挖掘家乡文化的基础上,打造“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家乡故事,以家乡特色文化为基础,家乡文化资源为依托,讲家乡故事,传家乡精神,创作有关于家乡的文艺作品,以青春之我助力家乡文化传播,以创新之我贡献发展力量。

2.党建引领,传递时代声音。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或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尤其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史学习教育、政策宣传解读、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志愿先行,践行青年担当。学生主动向村、社区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一领导和调度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或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的公益岗位,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4.云端蓄力,勾勒乡村图景。动员学生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常态化开展“云支教”、“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

5.精准赋能,深耕专业领域。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鼓励涉农专业学生到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参加实践。

四、参加方式

1.信息获取: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关推文;

2.报名申请:

1)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2)凡参加湘潭大学2023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及团队,必须在下发的信息报备表上进行线上报名。

3.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委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4.记录成长: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号,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文案和短视频,通过后台留言方式或@的方式参与投稿;及时与校院团委、指导教师、朋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家乡,可写作新闻稿投稿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邮箱xtutwshsjb@163.com

5.总结分享: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和团队评先推优活动。

 

、具体安排

(一)参与要求

1.鼓励全体学生按照家乡实际情况开展以上五个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议以下类型学生积极参与:

1)入选“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的学生;

2)全体学生党员;

3)各班班长、团支书、养成教育辅导员,校、院学生会、团委以及其他校级团学组织的部长、主席,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等;

4)在校期间成绩突出,曾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含奖学金)或校级甲等奖学金的学生。

2.鼓励实践活动做专、做精、做深,扎实按照实际服务需求开展基层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为推广家乡做出积极贡献。

3.参加活动的个人或团队需做好实践过程中照片、视频、实习日志、调研报告、个人实践总结等存档工作。

(二)活动报备

1.个人报备。凡参加湘潭大学2023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及团队,务必在下发各院的湘潭大学2023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备表上进行线上报备工作,并加入湘潭大学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联络群(QQ群号:678688369),未报备及加群的个人或团队不可参与我校既定荣誉的申报。

2.动态追踪。凡参加湘潭大学2023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或团队,务必在下发的协同编辑文档上进行动态发布,以文字动态分享感受为主要形式。

3.防疫报备。凡参加湘潭大学2023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或团队,务必自行在湘大校园APP进行每日疫情防控打卡。

(三)教育培训

校团委将组织所有个人进行培训,强调社会实践的注意事项。同时,各二级团组织应对参与成员进行安全、纪律、相关知识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

(四)宣传发动

1.总体把握。各二级团组织在活动中应做好活动的统筹管理及具体执行工作,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做实、做精、做细。

2.选立品牌。各二级团组织应结合各院实际情况,自主探索打造具有自身专业、学科特色的社会实践品牌活动,为学生提供长期型、养成型的综合实践平台,扩展学生社会化发展渠道,提升学生综合技能水平。

3.加强宣传。通过微信、微博、校园媒体等渠道,选编活动中优秀案例、创新做法,充分运用“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展示“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创新成果,向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传播推广。

4.经验总结。各二级团组织要做好系统梳理工作,根据工作实际,从工作部署、推进措施、组织动员、活动情况、重点项目、总体数据、实践成效、创新做法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经验总结。

(五)材料上交

活动个人或团队应在活动结束后将相关总结材料电子版打包发送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邮箱xtutwshsjb@163.com,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返家乡总结材料”。纸质档则由学院统一收齐后于统一时间(随评优通知一同发布)交到学生中心407室社会实践部处。每个团队的所有文字材料须整理在一个WORD或PDF文档之内,正文基本字号为“仿宋四号”,行距为固定值28磅。

1.上交材料

1)实践调研报告或志愿服务报告、岗位实习报告;

2)个人或团队实践总结、工作日志;

3)有代表性的、体现实践活动的实际内容的照片4-8张,分辨率在1280×960左右,存为JPEG格式;

4)其它有代表性的实践课题成果,如实践中完成的社会观察报告、论文等。

2.选交材料

1)调研视频(MP4视频格式,时长5分钟以内,视频分辨率为1280×720或1920×1080);

2)其它有代表性的实践成果。

(六)评优表彰

对于2023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层面将设“优秀组织单位”“优秀个人”“优秀团队”“优秀实践报告”等奖项进行评优表彰。

全国层面将表扬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200名左右个人(负责“返家乡”实践工作的有关个人和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表扬的学生由组织活动的县级团委推荐。

六、工作要求

1.周密部署,突出育人实效。学院要高度重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体现育人作用。要积极整合资源,多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服务,力争让每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严格管理,守住风险底线。学院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始终把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加强过程动态管理,选派一位团委老师作为学院安全联络员,积极联系参与学生,掌握学生实践动态。要密切关注实践地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3.拓展渠道,扩大影响覆盖。学院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加强有形有效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思想引领效果。要做好典型选树宣传,挖掘活动中的好做法、好人物作为鲜活案例,影响更广泛的青年学生。

 


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

                                              20221216

附件:

1.湘潭大学2023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责任书

2.湘潭大学2023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志愿服务报告封面模板

3.湘潭大学2023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材料封面模板及填写说明


湘潭大学化学学院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化学化工大楼) 邮编:411105
电话:0731-58292251,58292449    传真:0731-58292251,58292449     邮箱hxxyuan@xtu.edu.cn
Designed By Spheric Studio
Baidu
sogou